2023-2024
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(下)期中物理试卷
一、单选题:本大题共
7
小题,共
28
分。
1
.
下列说法中,正确的是
( )
A.
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,并测定了引力常量
B.
第谷根据自己多年的天文观测数据,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,且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
C.
冲量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,力的冲量是一个状态量
D.
功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,功是一个过程量
2
.
相关科研发现,近年地球的自转速率呈现加快趋势。这样的极细微差别,尽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从体现,但却会在通讯、电力、导航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。由于地球自转加快引起的影响,下列描述正确的是
( )
A.
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要略调高一些
B.
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增大
C.
在北京的物体重力减小,方向改变
D.
在武汉的物体重力减小,方向不变
3
.
一
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,从
时刻起,受到的水平外力
如图所示,以向右运动为正方向,物体质量为
,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( )
A.
前
内力
对物体的冲量为
B.
时物体回到出发点
C.
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
D.
第
内物体的位移为
4
.
“
复兴号
”
动车组用多节车厢提供动力,从而达到提速的目的。总质量为
的动车组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。该动车组有三节动力车厢,每节车厢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均为
,若动车组所受的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
为常量
,动车组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
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( )
A.
动车组在匀加速启动过程中,牵引力恒定不变
B.
若三节动
力车厢输出功率均为额定值,则动车组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
C.
若三节动力车厢输出的总功率为
,则动车组匀速行驶的速度为
D.
若三节动力车厢输出功率均为额定值,动车组从静止启动,经过时间
达到最大速度
,则这一过程中该动车组克服阻力做的功为
5
.
如图所示,直角杆
位于竖直平面内,
水平,
竖直且
光滑,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的两小球
和
分别套在
和
杆上,
球的质量为
,在作用于
球的水平拉力
的作用下,
、
均处于静止状态。此时
球到
点的距离为
。
球到
点的距离为
。改变力
的大小,使
球向右加速运动,已知
球向右运动
时速度大小为
。
,则在此过程中绳对
球的拉力所做的功为
( )
A.
B.
C.
D.
6
.
如图所示,某实验小组用电池、电动机等器材自制风力小车。为测试小车电机性能,将小车固定不动、接通电源让叶片匀速转动将空气以速度
向后排开,叶片旋转形成的
圆面积为
,空气密度为
,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( )
A.
风力小车的原理是将电动机发热的内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
B.
叶片匀速旋转时,空气对小车的推力为
C.
时间内叶片排开的空气质量为
D.
叶片匀速旋转时,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动能为
7
.
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,已知火星距离地球最远时有
亿公里
,最近时大约
亿公里
。由于距离遥远,地球与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会有长时间的时延。当火星离我们最远时,从地球发出一个指令,约
分钟才能到达火星。为了节省燃料,我们要等火星与地球之间相对位置合适的时候发射探测器。为简化计算,已知火星的公转周期约是地球公转周期的
倍
,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内、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,如图所示。根据上述材料,结合所学知识,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( )
A.
地球的公转线速度小于火星的公转线速度
B.
当火星离地球最近时,地球上发出的指令需要约
分钟到达火星
C.
下一个发射时机需要再等约
年
D.
若火星运动到
点、地球恰好在
点时发射探测器,则探测器沿椭圆轨道运动到
点
时,恰好与火星相遇
二、多选题:本大题共
3
小题,共
12
分。
8
.
中国天眼
观测某脉冲双星系统如图所示。该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组成,并远离其他天体,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,绕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。
若较大
天体质量为
、运动轨道半径为
,较小天体质量为
、运动轨道半径为
,引力常量为
,则
( )
A.
两天体质量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为
B.
两天体质量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式为
C.
天体运动的角速度为
D.
天体运动的角速度为
9
.
过山车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游乐项目。实验表明:当普通人所承受的加速度约为
倍
的重力加速度时就会发生晕厥。图甲中,过山车轨道的回环部分是半径为
的经典圆环轨道,
为圆轨道最高点、
为最低点;图乙中,过山车轨道的回环部分是倒水滴形轨道,上半部分是半径为
的半圆轨道、
为最高点,下半部分为两个半径为
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、
为最低点。若载人过山车可视为质点,分别从两轨道顶峰上部由静止开始下降,沿轨道内侧经过
、
点时均恰好和轨道没有相互作用
,点
、
等高,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
( )
A.
过山车经过
、
点时速度为
B.
图甲过山车轨道比图乙轨道更安全
C.
图乙过山车轨道比图甲轨道更安全
D.
“
图乙中轨道顶峰的高度
”
比
“
图甲中轨道顶峰的高度
”
高
10
.
如图所示,
一
倾角为
的足够长的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,
2023-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(下)期中物理试卷-普通用卷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