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口中学
2023—2024
学年度第二学期
开学
九年级物理试题
一、单选题(共
21
分)
1
.下列过程中,人做了功的是( )
A
.司机
推汽车
纹丝不动
B
.学生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直线前进
C
.小
明水平
推动箱子前进
D
.运动员举着杠铃保持不动
2
.关于热学的相关知识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
)
A
.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,所以
0℃
冰块的水分子不做热运动
B
.北方冬天供暖以水为传热介质,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
C
.在四冲程内燃机中,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
D
.热传递过程中,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
3
.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,小球被吸引过来,则这个小球(
)
A
.一定带正电
B
.一定带负电
C
.可能带正电,也可能不带电
D
.可能带负电,也可能不带电
4
.某同学由
想到
,你认为
理解正确的是( )
A
.导体电阻与电压成正比
B
.电压一定时,导体电阻与电流成反比
C
.导体的电
阻同时与电流、电压有关
D
.导体的电阻与电流、电压无关,是导体的一种属性,只与材料、长度、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
5
.下列事例属于防止电热危害的是( )
A
.用电饭锅煮饭
B
.电热孵化器孵小鸡
C
.用电熨斗熨衣服
D
.电视机外壳加散热窗
6
.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( )
A
.图甲异名磁极互相排斥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
B
.图乙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
C
.图丙为电动机工作原理图
D
.图丁说明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
7
.如图是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)
A
.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
B
.小球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说明能量不守恒
C
.小球在运动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内能增加
D
.小球和地面之间发生撞击,所以小球的热量会增加
二、填空题(共
21
分)
8
.如图,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,他的重力势能
,动能
,机械能
。(选填
“
增加
”“
减小
”
或
“
不变
”
)
9
.内燃机汽车发动机的
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,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。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,其主要原因是水的
较大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,电动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要选择。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,蓄电池相当于
(填
“
用电器
”
或
“
电源
”
)。
10
.如图是冬季常见的电热水袋,将该热水袋接通在电路中时,电热水袋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
;用该电热水袋暖手时是通过
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;充电线的外层一般由橡胶制成,橡胶通常情况下属于
(选填
“
导体
”
或
“
绝缘体
”
)。
11
.竹贤学校为了保证学生饮水卫生,学校决定为学生供应开水,工人师傅用锅炉将
300kg
、
20℃
的水烧开(在一
标准化大气压下),这些水要吸收
J
的热量。而实际烧了
10kg
的无烟煤,这些煤完全燃烧放出
J
的热量。该锅炉的效率为
。
[
q
无烟煤
=3.0×10
7
J/kg
,
c
水
=4.2×10
3
J/(kg·℃)]
12
.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
;电压表的示数为
V
;电能表的示数为
kW•h
。
13
.我国家庭生活用电的电压为
V
,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
V
,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
V
。
14
.
“
指南针
”
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人们利用指南针能够辨别方向,是因为指南针受到了
的作用。如图甲所示磁悬浮地球仪应用了
(选填
“
同
”
或
“
异
”
)名磁极相互排斥的规律,如图乙,地球仪底座内部的电磁铁下端是
极。
三、作图题(共
7
分)
15
.如图所示,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,请标出条形磁铁磁感线的方向,并在括号中标出小磁针右端的磁极。
16
.请在遵守安全用电原则的前提下,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插座、带开关的电灯正确接入电路。
17
.如图所示的电路中,有
2
根导线尚未连接,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补上。补上后满足
(
1
)两灯泡并联;
(
2
)
电流表测灯
的电流;
(
3
)闭合开关后,向
B
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
P
,两灯均变暗。
四、实验题(共
20
分)
18
.如图所示,小明用
a
、
b
两球探究
“
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
”
。小球质量
m
a
>
m
b
,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由静止释放,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。
(
1
)实验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撞出
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;
(
2
)对比甲图和丙图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
的关系;
(
3
)甲图和乙图中两球刚好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
(选填
“
相等
”
或
“
不相等
”
),利用该实验结论可以解释汽车
(选填
“
超载
”
或
“
超速
”
)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;
(
4
)由此实验联想到某段道路限速牌上标明
“100”
和
“80”
字样,
(选填
“
大客车
”
或
“
小轿车
”
)的限速应该是
80km/h
;
[
拓展
]
在甲、乙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第一次为
f
1
,第二次为
f
2
,则
f
1
f
2
(选
解释分析广东惠州市水口中学2023-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(含参考答案)试卷在线免费下载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