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2.4
绝对值
(
第二课时
)
教学设计
一、内容和内容解析
1.内容
本
节课
是人教版《义务教育教科书•数学》
七
年级上册(以下统称“教材”)第
一
章“
有理数
”
1.2.4 绝对值(第二课时)
,内容包括
:
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
、
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和书写
.
2.内容解析
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,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,创设情景通过典型的事例材料、图片,并
且
使学生从提供的事例材料和活动中,借助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,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,讨论和自己动手操作,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
.
基于以上分析,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:
(1)
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;
(2)
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,并能正确地使用“>”或“<”号连接
.
二、目标和目标解析
1.目标
(1)
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
.
(
数形结合
)
(2)
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,并能正确地使用“
>”
或“
<”
号连接
.
(3)
能初步进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和书写.
2.目标解析
由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得到:在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,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,进而得到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:正数大于零和负数,负数小于零,两个负数,绝对值大的反而小
.
比较有理数的大小,要注意借助于数轴,以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来帮助理解
.
三、教学问题诊断分析
小学
已经
学习
过
正数与正数的大小比较
,初中
阶段利用数轴,可看出正数
>0
;负数
<0
;正数
>
负数
.
引入
有理数后,其实关于
数
的比较大小,无非是新增了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大小比较
这个
新
知识
,这与学生以前的
认知不同
,有些学生还停留在
两个
正数比较大小的思维定势中
.
学习
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关键是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,要让学生结合数轴理解
这些
结论,而不是死记硬背
.
基于以上
学情
分析,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:
能初步进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和书写
.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
(一)
自学导航
如图,给出了未来一周中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,其中最低气温是____℃,最高气温是____℃. 你
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温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?
-4,-3,-2,-1,0,1,2
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温度,在温度计上所对应的点是__________的. 按照这个顺序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,表示它们的各点的顺序是__________的.
数学中规定: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,它从左到右的顺序,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,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
.
【总结提升】
有理
1.2.4 绝对值(第二课时)(教学设计)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(人教版).doc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