试卷库 初一试卷 初一数学上

1.3.2 有理数的减法(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)(教学设计)2022-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(人教版).docx

人教版 2023年 2022年 DOCX   9页   下载0   浏览2 5556字   免费文档
温馨提示: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,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,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。
1.3.2 有理数的减法(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)(教学设计)2022-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(人教版).docx 第1页
剩余8页未读, 下载浏览全部
1.3.2 有理数的减法(第 2 课时) 教学设计 一、内容和内容解析 1.内容 本 节课 是人教版《义务教育教科书•数学》七年级上册(以下统称 “教材” )第一章 “有理数” 1.3 有理数的 加减法第4 课时 ,内容包括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. 2.内容解析 本节课 教材 主要内容本质是上一课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,一是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运算统一转化为加法运算,进而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与运算律进行计算,其间体现了转化化归的思想;二是利用“归纳”指出,可以省略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式子中的加号与括号,直接写成“+”、“-”号与数字连接的形式,“+”、“-”既可以理解为正、负号,也可以理解为运算符号,其间体现了有理数加减法的统一性,省略加号代数和的简捷性;三是给出的“探究”栏目,提出了利用有理数减法计算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.让学生结合数轴,并通过数字验证的形式探究发现,若数轴上点 A 、 B 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 a 、 b ,那么 A , B 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| a - b |.其间既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,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. 基于以上分析,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: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. 二、目标和目标解析 1.目标 (1)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——有理数减法法则. (2)能够迅速、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. (3)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可以表示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,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. 2.目标解析 ( 1)依据有理数减法法则 (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) ,可以将有理数减法改写为加法,因此,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改写为有理数加法.在有理数加减法相互转化的过程中,有理数之间的符号既可以看成是数的正、负号,也可以看作加减运算符号,因此在书写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算式时,可以省略括号与加号,从而使书写简便. (2)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改写为有理数加法运算后,可以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运算律进行运算,从而可以简便、快捷地进行计算. (3)借助数轴和特殊数字验证得知,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,等于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差,是数轴上表示这两个点对应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结果,其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. 三、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, 学生依据 小学学习过的 加减 混合运算经验,可以按照 从左到右 的顺序去进行计算 , 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需要将减法统一成加法, 但 学生 未必 能感受这
1.3.2 有理数的减法(第2课时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)(教学设计)2022-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(人教版).docx
微信
客服